壓鑄機的發展簡史
更新日期:2019-09-17
壓鑄機就是在壓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屬液壓射到模具中冷卻成型,開模后得到固體金屬鑄件的一系列工業鑄造機械,最初用于壓鑄鉛字。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的進步,尤其是隨著汽車、摩托車以及家用電器等工業的發展,諸方面出發,壓鑄技術已獲得極其迅速的發展。
壓鑄機的發展簡史:
壓鑄的起源眾說不一,但據文獻報導,最初用于壓鑄鉛字。早在1822年,威廉姆?喬奇(WillamChurch)博士曾制造一臺日產1.2~2萬鉛字的鑄造機,已顯示出這種工藝方法的生產潛力。1849年斯圖吉斯(J.J.Sturgiss)設計并制造成第一臺手動活塞式熱室壓鑄機,并在美國獲得了專利權。1885年默根瑟勒(Mersen-thaler)研究了以前的專利,發明了印字壓鑄機,開始只用于生產低熔點的鉛、錫合金鑄字,到19世紀60年代用于鋅合金壓鑄零件生產。壓鑄廣泛用于工業生產還只是上世紀初,應用于現金出納機、留聲機和自行車的產品生產中。1904年英國的法蘭克林(H.H.Franklin)公司開始用壓鑄方法生產汽車的連桿軸承,開創了壓鑄零件在汽車工業中應用的先例。1905年多勒(H.H.Doehler)研制成功用于工業生產的壓鑄機、壓鑄鋅、錫、銅合金鑄件。隨后瓦格納(Wagner)設計了鵝頸式氣壓壓鑄機,用于生產鋁合金鑄件。
捷克工程師約瑟夫?波拉克(JesefPfolak)設計了冷壓室壓鑄機,由于貯存熔融合金的坩鍋與壓射室分離,可顯著地提高壓射力,使之更適合工業生產的要求,克服了氣壓熱壓室壓鑄機的不足之處,從而使壓鑄技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鋁、鎂、銅等合金均可采用壓鑄生產。由于整個壓鑄過程都是在壓鑄機上完成,因此,隨著對壓鑄件的質量、產量和擴大應用的需求,已對壓鑄設備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新型壓鑄機的出現以及新工藝、新技術的采用,又促進壓鑄生產更加迅速地發展。例如,為了消除壓鑄件內部的氣孔、縮孔、縮松,改善鑄件的質量,出現了雙沖頭(或稱精、速、密)壓鑄;為了壓鑄帶有鑲嵌件的鑄件及實現真空壓鑄,出現了水平分型的全立式壓鑄機;為了提高壓射速度和實現瞬時增加壓射力以便對熔融合金進行有效地增壓,以提高鑄件的致密度,而發展了三級壓射系統的壓鑄機。又如,在壓鑄生產過程中,除裝備自動澆注、自動取件及自動潤滑機構外,還安裝成套測試儀器,對壓鑄過程中各工藝參數進行檢測和控制。它們是壓射力、壓射速度的顯示監控裝置和合型力自動控制裝置以及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等。
近40年,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的進步,尤其是隨著汽車、摩托車以及家用電器等工業的發展,又從節能、節省原材料諸方面出發,壓鑄技術已獲得極其迅速的發展。壓鑄生產不僅在有色合金鑄造中占主導地位,而且已成為現代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一些國家由于依靠技術進步促使鑄件薄壁化、輕量化,因而導致以往用鑄件產量評價一個國家鑄造技術發展水平的觀念改變為用技術進步的水平作為衡量一個國家鑄造水平的重要依據。例如我國的較好的壓鑄機品牌就有"力勁、伊之密、寶洋"等...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需要請咨詢蚌埠旭隆壓鑄機。
上一篇:壓鑄機的工作原理
下一篇:壓鑄機的分類及其工作方式